城市化為新形式的社會包容——包括更加平等,并且在獲得服務和新機遇,以及體現城市、國家和全球多樣性的參與和社會動員方面更加便利提供了潛在可能。然而,這往往并不是城市發展的形態。不平等和排斥現象比比皆是,且往往高于國內平均水平,損害了可惠及所有人的可持續發展。
2014年,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發起了“城市十月”活動,旨在強調世界面臨的城市挑戰,并促使國際社會參與制定《新城市議程》。
可持續發展目標11闡明了“建設包容、安全、有抵御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”的雄心——這正是聯合國人居署使命的現實意義所在。自1980年以來,城市不平等現象一直有增無減,世界最大的城市往往也是最不平等的地方。
2016年10月,各國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舉行的“人居三”大會上,通過了《新城市議程》。該《議程》不僅通過重新思考如何規劃、管理和居住城市而使世界走上可持續城市發展的道路,還為今后20年如何應對城市化的挑戰確定了步伐,被視為是2015年9月由聯合國193個會員國通過的《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》的延伸。
|